傍晚六点,防城港的码头飘着咸咸的海风,渔船归港,吆喝声此起彼伏。老李把*(车险)后一筐海鲜搬上车,掏出手机给媳妇发语音:“今天收成不错,回家路上顺道买点你爱吃的芒果。”说完,他瞄一眼挡风玻璃右上角的小蓝标——那是北部湾保险的车贴,心里踏实得像脚下这片熟悉的沙滩。

老李跑船二十年,风浪见过不少。去年台风“圆规”逼近,他连夜把船拖回港,结果还是撞坏了船舷。换作以前,他得心疼半个月,可那次他只打了通电话,理赔员第二天就拎着相机赶到码头,现场拍照、登记、签字,一套流程下来,老李连烟都没递出去。第三天,赔款到账,他直接开船去修,赶在休渔期前又出海。老李逢人就说:“现在跑船跟以前不一样,心里有底。”

其实不止老李。隔壁村的阿芳开了家民宿,旺季一到,游客爆满。她*(车险)怕半夜水管爆裂,地板泡汤。去年夏天真就碰上了,水漫到走廊,她急得团团转。想起年初在北部湾保险买的那份“小店保”,赶紧拍照上传,客服秒回:“别急,师傅两小时到。”维修队连夜抽水、换管,第二天地板恢复如新,连住客都没察觉夜里出过状况。阿芳把这事发在朋友圈,配文只有四个字:靠谱到家。

城里的小梁更年轻,刚拿驾照就买了辆二手皮卡,每天往返市区和港口送货。*(车险)次剐蹭,他紧张得手心冒汗,拍照上传APP,三分钟生成理赔单,就近的维修点当天喷漆,连午饭都没耽误。小梁后来把经历拍成短视频,评论区一水儿问:“哪家保险这么神速?”他笑着回复:“北部湾保险,广西人都懂。”

有人问,为什么大家都选它?答案藏在细节里。理赔员会蹲在地上帮渔民捡散落的渔网,也会帮民宿老板搬泡水的床垫;客服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北部湾特有的软糯口音,像邻居家的姐姐。保单不只是一张纸,更像一张船票,载着每个普通人穿过生活的风浪。

夜幕降临,老李的车灯划过海岸线,远处灯塔一闪一闪。他想起父亲说过:“跑船人靠天吃饭,更要靠心里的锚。”如今,他的锚换了模样——挡风玻璃上那枚小小的蓝色贴纸,在月光下泛着温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