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后旗商业车险改革的新方向:从车型定价到车辆风险分级
2025-08-25
2361
作者|陈辉「中央财经大学*(车险)精算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章|《*(车险)保险》2025年第6期
交通技术的发展在增加人们出行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进而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机动车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风险分散机制应运而生。纵观*(车险)各国,机动车保险制度的设计,在价值诉求上无一不是为了利用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功能,分散交通事故对受害者造成的巨大冲击,同时也为机动车的普及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提升“保驾护航”。
商业车险改革历程回顾
回顾我国车险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车险制度探索期(1949年至2006年6月30日),主题是“探路”。1949年,*(车险)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提供汽车保险服务;1955年,*(车险)人民保险公司暂停了汽车保险业务。20世纪70年代,随着*(车险)对外关系的改善,各国驻华使领馆对汽车保险的需求增加,70年代中期,*(车险)开始提供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服务。
1980年,*(车险)*(车险)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汽车保险也随之恢复。1983年,汽车保险更名为机动车辆保险,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泛。2001年,*(车险)开始了*(车险)次车险市场化改革。9月6日,*(车险)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车险改革在广东正式启动。
(2)车险制度建立期(2006年7月1日至2014年),主题是“建制”。2006年7月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我国建立起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车险(机动车商业保险)并行的车险制度,这期间进行了多次改革,车险制度不断完善。
(3)车险制度改革期(2015年至2024年),主题是“完善”。这期间商业车险进行了多轮改革:*(车险)阶段(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第二阶段(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第三阶段(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第四阶段(2020年10月至2024年)。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改革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是解决传统车险前期改革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出现的新需求和新问题。2021年12月14日,*(车险)保险行业协会、*(车险)精算师协会分别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
(4)车险制度改革深化期(2025年至今),主题是“转型”。2024年9月1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为重点,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奠定了未来一段时期车险市场改革的总基调。2025年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拉开了车险市场新一轮改革的帷幕。
显然,车险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面对与过去20年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变革,电动化、联网化、自动化和共享化(CASE)正在成为未来趋势。伴随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对基于传统燃油车设计的车险制度体系造成剧烈冲击和震荡。
商业车险改革新方向
保险车型风险分级(Insurance Class Codes for Vehicles)概念自上世纪60年代在瑞典被提出以来,逐步被英、德、美等汽车工业强国所接受,目前已经成为*(车险)保险业车险费率厘定的重要“从车”定价依据。总体来看,可分为两个体系:一是欧洲体系,欧洲各国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在具体分级标准和应用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较为一致,即通过低速碰撞测试、维修成本等因素对车型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以实现车险保费的合理厘定;二是美国体系,其主要是基于车辆的真实成本来匹配相应的费率。
2015年5月7日,原*(车险)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条款费率适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以新车购置价、出险次数等因素为核心的车险定价模式基础上,加入了车型以及驾驶人不同驾驶习惯等因素,这标志着我国车险定价体系从“保额定价”向“车型定价”过渡,也标志着我国车型定价体系的初步建立。
车型定价(Vehicle Series Rating,VSR),即车型费率分级,是指根据不同车型的保险风险差异,制定相应费率价格体系的过程。不同车型的风险成本差异较为显著:一方面,不同车型在刹车性能、动力、安全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关系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不同车型在整车价格、零配件价格、维修工时费标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直接影响事故发生后的保险赔付金额。车型定价在实现保费公平、促进交通安全、提升行业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险发达*(车险)(地区)均在车险行业费率框架中体现出一定的车型定价思想。
车型定价体系,1990年起由美国保险服务所(ISO)创立,至今已有35年历史。35年来,汽车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巨变,汽车风险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此车险已非彼车险,车型定价已无法准确评估车辆风险,原因有三。
(1)车型零整比(Parts-to-Whole Price Ratio)问题。我国车型定价主要是基于零整比(零整比=整车所有装车配件价格总和/整车销售价格*100%)设计的,利用车辆的物理参数作为模型变量进行定价,未考虑车辆性能、易损性、可修复性、安全性等因素。
(2)车型聚类定价(Vehicle Group Rating,VGR)问题。我国车型定价的方法是车型聚类定价,未能真实反映每一辆车的真实风险,因为现行的车型费率分级中,车辆被赋予一个静态数值。这个评级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不变,但车辆随着老化其风险因素显然会变化。
(3)汽车产业变革问题。除了车型定价之外,我国车险所采用的其他定价方法,如NCD系数,也无法适应汽车技术的变革。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主要由机械和硬件定义的系统转向复杂的软件定义系统。这些先进车辆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车辆风险评估方法带来了复杂挑战。例如,旨在减轻重量和增加刚性的新材料和制造技术在可修复性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影响了车辆的整体风险概况。此外,车辆与互联网以及彼此之间日益增加的连接性增加了网络安全威胁,这给车辆安全和数据隐私带来新的挑战;再比如,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整合带来了与系统可靠性、决策算法和人机交互相关的独特风险。风险正从驾驶员转移到车辆,因此,保险公司衡量和定义车辆风险的方式必须改变。
面对汽车创新的复杂性和新兴风险的多样性,我国保险业当务之急是更新车辆风险分级模型(Vehicle Risk Rating Model),为保险公司提供一个更*(车险)、更准确的车辆可保性评估,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公平、更定制化的车险费率。纵观*(车险)车险市场,近年来车辆风险分级模型的发展已取得显著进展,如美国特斯拉(Tesla)推出的“特斯拉保险产品”(Tesla Insurance),英国大昌技术中心(Thatcham Research,TR)推出的车辆风险分级(Vehicle Risk Rating,VRR)模型(系统),这些创新都旨在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管理现代车辆带来的不断演变的风险。
美国特斯拉保险经验借鉴
特斯拉是*(车险)知名的电动汽车产商,同时也是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和汽车保险产品创新的践行者。2019年8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推出“特斯拉保险计划”;2021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又推出了“特斯拉保险产品”;截至2024年底,特斯拉保险已覆盖美国12个州。综合来看,特斯拉保险实现了产品创新和定价创新,独有模型颠覆了传统车险模式。
(1)创新车险产品,扩展附加险范围。除其他车险产品中常见的责任、碰撞、综合险种外,Tesla还针对自身车辆的智能化、电动化等特性,基于自身独有的自动驾驶、电子钥匙数据,提供特殊责任保险。具体包括:①自动驾驶责任,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模式下对第三方造成伤害的责任保障;②网络信息泄露,主要用于客户信息遭到网络窃取并造成损失时的赔偿;③充电桩损坏,主要用于充电桩损坏造成的损失保障;④电子钥匙更换,主要用于电子钥匙丢失、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保障。
(2)创新风险定价模型,报价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不同于传统车险采用事故历史(NCD)、罚单、索赔、信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作为定价因子,Tesla采用安全评分或安全驾驶评分(Safety Score,SS)、车型、险种、区域、行驶里程、多车折扣等作为定价因子,更能反映出车主的实际驾驶情况(如图1)。Tesla基于实时驾驶数据的定价模型能够在实现保费动态更新的同时,给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报价。长期来看,Tesla保险的快速增长将依托于其定价模型:①动态评估,按月定价。安全驾驶评分是Tesla车险定价模型关键,由Tesla车辆八大方面的驾驶数据计算而得。不同于传统车险一般以一年为期,Tesla保险按月定价,基于过去30天内以驾驶时间加权平均的安全评分,动态调整下一月度的保费报价。②数据风控,低价突出。Tesla车内搭载有多个摄像头、传感器,*(车险)掌握丰富、精确、实时更新的驾驶数据,从而能够构建更为*(车险)的风控模型,给予优质车主较低的保单报价。相较于购买其他公司车险产品,安全评分接近平均水平的Tesla车主可节省20%-40%保费;安全评分较高的车主可节省30%-60%保费。
除此之外,特斯拉保险还根据汽车自动驾驶水平提供部分费率折扣(见表1),自动驾驶级别越高,相应造成事故损失的概率越低。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或将显著降低,车险费率也将随之变低。
综上,我们还可以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特斯拉保险。特斯拉通过持续快速优化制造工艺不断降低特斯拉车辆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客户购买成本,产销量快速增长,远超其它传统燃油车。但是对于车主而言,车辆的维持成本中重要的保险支出却大幅超过传统燃油车辆。特斯拉希望通过特斯拉保险来更加平衡消费者购车、保险和维修的成本结构,优化特斯拉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用户价值。
英国车辆风险分级经验借鉴
英国保险车型风险分级体系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基于英国汽车修理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 for Automobile Repairs,RCAR)的低速碰撞测试标准和英国大昌技术中心(TR)的维修数据系统对车辆的耐撞性和可维修性进行评价。2007年,英国保险车型风险分级进行了细化,从1-20个分类调整到1-50个分类,基于125项车辆属性来评估车辆风险,主要包括RCAR低速碰撞试验、RCAR保险杠碰撞试验、主动安全装置、车辆销售指导价格、常用配件价格、车辆性能、车辆防盗等因素,其从本质上来说是车型聚类定价(VGR)系统。
鉴于车险领域正在经历重大变革,英国大昌技术中心推出了全新的车辆风险分级(VRR)模型,旨在对车辆在特定情境下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并衡量车辆在各种驾驶场景中的风险水平。从2024年8月1日起,英国任何注册的车辆都需要使用VRR系统进行评估(与现有分级方法并行运行18个月)。VRR与英国其他安全评级系统,如新车评价规程(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有所不同。NCAP主要关注车辆在标准测试中的表现,而VRR则更注重实际驾驶场景中的风险评估。VRR可以看作是对NCAP测试的补充,提供了更*(车险)的安全性能评估。
VRR模型是评估车辆风险的一种更详细、更适应性强的方法。VRR模型是基于五项相互关联因素的综合评估框架,旨在*(车险)、全视角提供车辆风险透视图;每项评估,包括车辆性能(Performance)、易损性(Damageability)、可修复性(Repairability)、安全性(Safety)和保障安全性(Security),从1(表示低风险)到99(表示高风险)进行评分。这些评分使用真实*(车险)的理赔数据,并汇总得到一个总体的保险风险评分(Insurance Risk Score)。
(1)第1项评估:性能,主要评估车辆特性,包括加速性能、*(车险)高车速和标价,以及创新动力系统和动力装置及其对相关保险风险的影响。
(2)第2项评估:易损性,主要评估车辆设计、材料和制造技术对维修成本和损坏严重程度的影响,这需要基于严格的测试协议。
(3)第3项评估:可修复性,主要关注修理的便利性和成本,检查透明且易于获取的维修策略的可用性,包括零部件成本,鼓励汽车制造商(OEM)采用便于修理的车辆设计。
例如,VRR系统下,“可修复性”因素尤其重要。英国保险协会报告称,自2023年以来修理成本上升了28%;英国大昌技术中心报告现实,电动汽车(EVs)的修理费用比汽油车高出约25%,修理时间长约14%。
(4)第4项评估:安全性,主要分析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涵盖对碰撞避免系统和其他相关属性(如整备质量)的深入分析,以提供车辆主动安全概况的视图。该安全性评估,主要是为了预防事故和减少对人的伤害或对财产的损坏。
例如,VRR系统下,“安全性”因素作用凸显。先进的安全功能,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和盲点监测等,将在降低保费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车险)驾驶辅助系统(ADAS)正在成为电动汽车风险评分模型的关键指标。
(5)第5项评估:保障安全性,主要是检查物理和数字安全措施,包括物理防盗装置和数字安全协议,用于评估防止车辆被盗和未经授权访问的系统和技术。该安全性评估,主要是为了防止有意的恶意行为,其依赖技术和控制措施。
英国大昌技术中心在英国保险协会(ABI)的支持下,联合保险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推出了VRR模型,以评估各种车辆数据点对可保性的统计显著性,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VRR通过模拟不同驾驶场景下的车辆行为和乘客保护措施来评估车辆的风险水平。具体来说,VRR考虑了车辆在各种碰撞场景中的表现,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等,以及车辆在紧急制动、避障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评估基于实验室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数据,旨在*(车险)反映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VRR在汽车安全和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VRR,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车辆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安全性能,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车选择。此外,VRR也帮助汽车制造商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例如,VRR可以指导制造商在设计中优先考虑高风险场景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事故中的伤害。
VRR模型可为保险公司提供动态、实时的数据,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该行业受到新能源汽车(NEVs)、安全技术(Safe System)、自动驾驶技术(Self-Driving System)、无人驾驶技术(Driverless System)和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风险和威胁的推动。
商业车险改革的建议
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保险业评估车辆风险的方式也必须发展。从欧美发达*(车险)来看,车险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长期以来用于新车的“车型聚类定价”(VGR)方法正被新的“车辆风险分级”(VRR)框架所取代。VRR代表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同样,我国保险业也需要借鉴*(车险)经验,使用新型的数据分析方法提供更精确、更深入的车辆风险分级(VRR)模型。
*(车险),探索建立车辆风险分级制度。《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为此,需要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需要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促进汽车制造商优化生产设计、完善零部件供给,提高维修经济性水平。
第二,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VRR试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高昂的保险费率而成为社会热点,保险公司也感到“刺痛”,主要是因修理或更换电池的成本较高。通过建立VRR模型,可以引导保险公司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安全和修理概况,而不仅仅是其零件的成本。例如,许多新能源汽车配备了先进的安全技术,这可能会降低它们的风险分级,从而降低保险成本。同时,可以引导汽车制造商更加重视修理的便利性、零件的可用性等。
第三,稳步推进传统燃油车VRR试点。车险风险是与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特定车辆的特定驾驶员相关的风险。任何汽车风险定价体系的*(车险)终目标都是对从车、从人、从行为和环境等要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在理想情况下,该定价体系由静态和动态风险构成,同时匹配合理的保费,既能准确反映真实风险特征,又能保持相对稳定性且可预测性。显然,现行的车险定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车险市场的变化。为此,需要设计并建立VRR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进行数据整合,以激励驾驶员采取更安全的驾驶行为,引导机车制造商优化车辆性能、安全等设计。
第四,大力支持保险公司技术创新。VRR试点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VRR意味着更精确的风险评估,更准确的将保费与每辆车实际面临的风险对齐。如果更安全、拥有先进技术的车辆变得更加普遍,这可能会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定价和潜在的降低索赔成本。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需要适应VRR模型的复杂性,需要投资于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推进车辆风险分级。
第五,*(车险)普及车辆风险分级教育。VRR试点,对于消费者(驾驶员)来说,从积极的一面来看,VRR为每辆车的风险提供了更公平的评估,这意味着那些驾驶更安全、更易于修理的汽车的保费将降低。另一方面,VRR试点初期,保险公司适应新模型并收集有关其对索赔影响的数据,保费可能会波动。对于旧车或安全功能较少的汽车因其风险分级可能导致更高的保费。
车辆风险分级(VRR)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图景,展示了各种因素对车险保费的影响,VRR的引入将是车险行业的重大转变。无论是消费者(驾驶员)、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车险技术平台、保险监管者都需要积极拥抱这种变化。传统车型定价体系可能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能真正反映每辆车风险概况的车辆风险分级体系或保险车型分级制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本页链接:http://www.zhklwh.com/a150826-show/news-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