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苦熬三年,“老大”终迎家用车险盈利曙光,*(车险)大拖累项还有什么?|新能源车险深调研②
2025-08-25
1830
在新能源车险行业性承保巨亏57亿元的不利情势下,*(车险)内地的财险公司紧随新能源车企“出海”大潮抑或袖手旁观?
2025年6月27日,*(车险)人保财险公司与AXA安盛泰国公司和安盛天平财产公司签署新能源车险海外保险三方合作备忘录。三方创新性构建协同保障模式,为*(车险)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车险保障及相关服务。
*(车险)人保财险公司"出海“之举被财险业视如一面旗帜。在*(车险)内地,*(车险)产险行业每承保100辆新能源汽车,*(车险)人保财险公司就承保了其中35辆,其中家用新能源汽车比例更高一些。这一市场份额与该公司在整个车险市场的占比相若。*(车险)人保财险公司因此被称为车险市场的“老大”,一举一动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此前不久,*(车险)人保集团总裁赵鹏公布了一个令行业振奋的喜讯:2024年,*(车险)人保财险新能源家用车险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实现了盈利。在新能源汽车险“保费贵、险企亏”的悖论中,这无疑是新能源车险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车险)人保财险为何能率先实现新能源家用车险扭亏为盈?它占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险的比重是多少?这是否预示着行业性拐点即现?它的新能源车险为何未能整体盈利?拖累项何在?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为此深度调研和访谈*(车险)人保财险有关负责人和*(车险)人保财险车险部有关负责人(下称“人保财险”)得知,截至2025年一季度,人保财险承保的新能源家用车在其所承保的新能源汽车中占比约为76%,保费占比约为69%。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家用汽车车险综合成本率在持续下降。换言之,新能源家用车险承保端延续了2024年的盈利态势。
但人保财险对整体新能源车的赔付趋势持谨慎之态,尤其是新能源网约车和隐形网约车,“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不确定性,整体赔付未来是否会出现拐点式下降,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来判断”。
善用前沿技术是破局的关键因素之一。*(车险)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介绍,该公司依托庞大的客户数据和建模能力,自研了一个内部定价体系——“人保分”。2023年,人保财险尝试将“人保分”与一家中小保险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发现“人保分”用于新能源车定价比较准。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生成一份风险报告——评分范围从0到100分不等,分数越高风险越高。相反,分数越低风险越低,客户质量越好。它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判断每一辆车的风险等级和属性。
但因其涉及商业机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难以一探究竟。诸如此类涉及商业机密者不乏案例。如人保财险联手蚂蚁保等企业共同推出基于可信隐私计算技术的“车+人”联合定价技术。尽管难窥全貌,但*(车险)定价和风险预测等技术赋能是*(车险)人保产险一再强调的战略选项。
事实上,人保集团内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人保集团正稳步推进《新能源与智能车险变革引领》战略项目,其旗下人保资本以资金优势长线投资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有助于人保财险更早洞察行业技术趋势和积累风险数据,从而反哺保险产品的*(车险)设计和风险减量服务。
针对新能源汽车险的行业痛点,人保财险还通过在承保、理赔和风控中积累的大数据,推动上游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不断优化车辆设计、改进车辆性能、提升驾驶安全,并引领下游维修企业及相关服务提供者降低维修成本。人保集团旗下人保再保近日发布行业*(车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保险创新白皮书》,它标志着人保财险正从传统的“风险承担者”,积极向产业“生态共建者”转变。
新能源家用车险持续盈利
南方周末:赵鹏此前称,2024年,你们公司新能源家用车险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实现了盈利。对整个车险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车险)个年度盈利?此前亏损了多少年?
人保财险:自2021年上线至今,人保财险新能源专属车险产品已历经三年多时间。
南方周末:2025年上半年或者一季度,新能源家用车险还在持续盈利吗?是否预判从此走向盈利之路?
人保财险:2025年一季度,人保财险新能源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环比2024年略有下降。在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保财险将持续加大新能源车险定价能力建设,强化风险选择,优化业务结构,守住盈利底线,确保新能源车险维持合理盈利水平。
南方周末:为何能在行业中率先实现盈利?
人保财险:一是品牌优势。人保财险车险市场份额位居行业*(车险)。相较于其他主体,保费规模优势摊薄固定成本。
二是数据优势。作为车险行业规模*(车险)大的主体,人保财险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与海量历史数据,形成了数据优势。同时,持续强化新能源车险风险定价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承保与定价环节的风险识别水平,业务结构与业务品质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是渠道优势。人保财险车险已经构建覆盖全场景、全触点、全地域的完善销售体系,销售队伍的专业能力与人均劳效均处在行业*(车险)水平。
四是理赔优势。人保财险拥有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与专业的理赔队伍,专业理赔人员全程参与定责,处理赔偿案件。
新能源汽车险出险率是传统燃油车2.5倍
南方周末:你们目前承保的新能源家用车在所承保的新能源车辆中占比多少?保费占比是多少?截至一季度末或6月30日,你们承保的新能源车占行业多少?其中新能源家用车占比多少?
人保财险:截至一季度,人保财险承保新能源家用车在所承保的新能源汽车中占比约为76%,保费占比约为69%;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商业险市场份额约为35%,新能源家用车商业险市场份额约为36%。
南方周末:2024年或者2025年*(车险)季度,整体而言,新能源车险亏损多少?
人保财险:2024年,人保财险新能源家用车实现盈利。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险盈利情况略有改善,趋势持续向好。
南方周末:自承保新能源车以来,新能源车险盈亏情况呈现怎么样的态势?
人保财险:历经三年多的发展,伴随市场日趋成熟、渗透率稳步提升、数据积累持续加厚及定价模型不断优化,人保财险新能源专属车险产品综合成本率逐年下降,盈利态势持续向好。
南方周末:人保财险在2024年投资者开放日材料中显示,新能源汽车车险的赔付率是传统燃油车的1.4倍,出险频率更是传统燃油车的2.5倍。今年上半年,是否有变化?
人保财险:截至一季度,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险赔付率与燃油车的比值较去年同期略有收窄,呈现好的趋势;新能源汽车险出险率与燃油车的比值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
不存在燃油车险利润“补贴”新能源车险
南方周末:在你们承保的所有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多少?保费占比多少?
人保财险:截至2025年一季度,在人保财险所承保的汽车车辆中,新能源车数量占比10.6%,保费占比17.12%。
南方周末:截至今年一季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车均保费各是多少?赔付比例又各是多少?
人保财险:截至2025年一季度,人保财险燃油车车均保费约为2500元,新能源车由于新车占比高、营运类车辆占比高,车均保费比燃油车高,约为4400元。截至一季度,汽车险口径,新能源车赔付率是燃油车的1.2倍。
南方周末:看来新能源车险赔付率确实有所下降。以目前的情况预判,新能源车险何时能实现整体盈利?
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的成本率高于燃油车,主要是新能源车赔付率水平高于燃油车,出险率高、维修成本高仍是*(车险)主要的因素。
对于新能源车险业务,人保财险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市场进一步规范,新能源车险业务将逐步实现盈利。
南方周末:有一种说法,财险公司在用燃油车的利润“补贴”新能源车。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人保财险:燃油车险产品和新能源车险产品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产品。一方面,燃油车险产品费率方案中,计算基准保费的附加费用率高于新能源车险产品;另一方面,两个产品的商业险自主定价系数区间不同,燃油车险的区间是{0.5,1.5},新能源车险的区间是{0.65,1.35}。不存在相互“补贴”的情况。
隐形网约车出险率高但保费低
南方周末:新能源车中的高风险车辆是网约车,尤其是隐形网约车。目前这类车险盈亏*(车险)大的因素是什么?
人保财险:车险赔付率是车均赔付成本除以车均保费。当车均保费水平无法覆盖赔付成本时,赔付率破百。目前,网约车和隐形网约车险盈亏的*(车险)主要因素是出险率远高于家用车,但费率水平未能与赔付相匹配。
特别是隐形新能源网约车赔付成本是家用车的1.9倍,主要是运营时间长、行驶里程多。但车均保费来看,家用车车均保费仅为出租车的0.7倍。用低风险家用车的保费匹配高风险出租车的赔付成本,导致其赔付率远高于正常业务赔付水平。
南方周末:你们有一个“人保分”,可以帮助判断每一辆车的风险等级和属性。它是怎样运营的?目前多少车有自己的“人保分”?
人保财险:“人保分”是人保财险内部应用的系统工具,涉及商业机密。
南方周末:你们还自主研发了*(车险)鸿蒙系统智能座舱服务平台“数字人保”。这样的新能源车险“*(车险)”创新还有哪些?
人保财险:类似的“*(车险)”还有人保财险的新能源出海项目。人保财险发挥自身在新能源车险承保管理、风险定价以及理赔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创新商业合作模式和能力输出,协助纾解当前*(车险)新能源汽车在部分海外*(车险)和地区车险保费贵、投保难等问题,促进*(车险)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拓展。
人保财险已形成“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车险)”三步走的地区策略。
南方周末:你们与多家保险公司及蚂蚁保联合推出了基于可信隐私计算技术的“车+人”联合定价技术。所谓“联合定价”技术,它针对哪个痛点难点?成效如何?
人保财险:“蚂蚁保”是人保财险合作的外部机构,涉及商业机密。
赔付率拐点式下降尚需更多数据积累
南方周末:尽管新能源网约车及隐形网约车险尚在亏损期,你们母公司*(车险)人保集团成立了《新能源与智能车险变革引领》战略项目组,启动了新能源车险的系统性布局。除技术创新外,人保集团还对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链进行了投资布局。这样的投资布局是否有利于扩大车险市场份额?是否有利于控制风险和数据共享?
人保财险:人保财险始终秉持“保险+服务+科技”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协同生态。在新能源车险领域,人保财险不仅关注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也重视通过产业合作强化对行业痛点的理解能力,例如通过数据共享优化定价模型、联合技术开发降低电池风险等。
关于投资布局,人保集团资金运用始终围绕服务主业、赋能生态展开。例如,在新能源领域,集团层面的战略投资有助于我们更早洞察行业技术趋势、积累风险数据,从而反哺保险产品的*(车险)设计和风险减量服务。从实际效果看,这类协同确实为车险业务提供了更丰富的风险评估维度和服务场景。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无论是技术合作还是生态协同,*(车险)终目标都是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车险)的保障,同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南方周末:除车险创新外,是否利用自身大数据推动新能源车产业链提升?
人保财险:通过在承保、理赔、风控中积累的大数据,推动上游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不断优化车辆设计、改进车辆性能、提升驾驶安全;引领下游维修企业及相关服务提供者降低维修成本。
南方周末:尽管一些技术创新因涉及商业机密而不便透露,但数字化和智能化正成为新能源车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你们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有多少?是否还有技术外援?
人保财险: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人保财险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服务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目前,人保财险已在精算、定价、承保、理赔、服务、科技等多方面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科技团队,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领域的资深人才,并与国内外*(车险)的技术机构、科研院校及生态伙伴保持深度合作,确保技术能力的持续迭代。
具体而言,人保财险通过“自有团队+外部协同”的模式,既强化内部技术攻坚能力,也灵活借助外部智库资源。例如,在新能源车险的*(车险)定价、风险预测等场景中,我们与行业*(车险)的科技公司开展了联合建模和算法优化。这种开放共赢的协作模式,让我们能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未来,人保财险还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团队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已*(车险)覆盖新能源车险从产品设计到理赔服务的全链条需求。这也是人保财险保持行业*(车险)优势的关键。
南方周末:有一个故事常被提及,奔驰宝马等豪车刚进入*(车险)市场时,由于零部件贵、维修成本高,曾一度被保险公司视为“高风险业务”。但随着单一车型保有量的增长,保险公司就能摊平风险。BBA车型从“赔钱货”变为“优质客户”。新能源车能否延用这个逻辑?
人保财险:保有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风险同质化。任何品牌都有高赔付车型和低赔付客户,单一车型保有量的增长无法改变其固有的风险属性。
对于新能源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车的维修渠道相对狭窄,维修技术、配件供应等方面存在限制,且部分车企通过质保条款限制,将维修服务牢牢控制在官方体系内,形成了事实上的维修垄断。未来,新能源车维修渠道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决定了赔付成本的走势。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出险率相对较高。一是因为其年轻驾驶员多、营运车占比高;二是新能源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是否能随着车主驾驶技术成熟和适应性增强出现持续地改善,以及改善的幅度大小,都决定了其未来赔付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新能源车的赔付趋势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不确定性,整体赔付率是否会出现拐点式下降,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来判断。
南方周末:未来车险格局是更加“头部集中”,抑或生态多元?
人保财险:行业从*(车险)初的依靠资源投入向能力驱动转型,保险主体从费用竞争转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从追求规模和速度向聚焦价值和效益转型;市场竞争趋势将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融合化演变,车险市场也会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多元化。
作为市场引领者,我们对于中小保险主体,始终抱有合作、开放的态度,也期待着新加入的公司能够给车险经营带来新思路、好做法。
(南方周末研究员廖浩伦对此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研究员 谢艳霞
责编 陈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本页链接:http://www.zhklwh.com/a510500-show/news-46.html